古典诗词 红楼大观 成语大全
目前位置;藏书阁 -> 诗词 -> 水龙吟 词牌
  水龙吟 词牌
水龙吟 按律填词

⊙平⊙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句)
⊙平⊙仄(句)
⊙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句)
⊙平⊙仄(韵)
仄⊙平⊙仄(句)
⊙平⊙仄(句)
⊙平仄(豆)
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或韵)
仄平平(豆)
⊙平平仄(韵)
⊙平⊙仄(句)
⊙平平仄(句)
⊙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句)
⊙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宋-苏 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
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
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
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1)本调又名《龙吟曲》。一百二字,二十二前后片各四仄韵。 (2)第九句五字,上一字为豆。结句六字,于上三字分豆。后片次句七字,上三下四。第九句五字,上一下四(见例二、三)。结句本七字,而于第四字下加一衬字,成上一下三之句法。 (3)例一为东坡次韵章质夫的一首咏杨花的词。章质夫名楶,与东坡是京师同事,他咏杨花的一首《水龙吟》曾名噪一时,苏轼用他的韵和了一首。现将章词附录于下: 燕忙莺嬾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对于这两首词的高下,过去词评家曾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等句,“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魏庆之《诗人玉屑》)。另一种意见是乍看起来章词工细,苏词“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便觉质夫有织绣工夫”(朱弁《曲淆旧闻》)究竟孰高孰低,我们也不妨作一番比较。 章词咏杨花的过程是先交代杨花“飘坠”的时节--暮春;次写杨花飞舞的地方--从青林到深院、黏上珠帘、进入闺房、沾满春衣和绣床。再次写它不但无孔不入,而且善于变形,一会儿呈球形,一会儿又象粉末,密蜂会黏上它,鱼儿会吞食它,总的意思,无非是在表现“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春晚》)它描写杨花的确很工细,却停留在咏物,别无深意;有的句子如“兰帐玉人睡觉”等,还较平庸。 苏词通过杨花来咏思妇离愁。“似花还似非花”,开头一句笼罩全篇,它既抓住了杨花的本色,又发人深思。因为“似非花”,所以任凭坠落,也无人惜。又因她“似花”,所以抛在家门口,弃在路旁边,看似无情,仔细想来,却也有意。“萦损”以下六句,三层意思: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新生的柳叶;三是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柳絮(杨花)。以人的情态比拟杨花的飞舞,贴切生动。后片写杨花的归宿,先把意思推开一层,说令人抱恨的不只是杨花飞尽,而且落红满地,一春花事已了。回头再突出杨花的遭遇,夜雨晓霁,寻一寻杨花的遗踪,只见一池被打碎了的浮萍(原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从科学角度来看,不能成立。)原来在“三分春色”中,大部分杨花委于尘土(“二分尘土”),只有一小部分落入水中,其命运正与梦郎不得的思妇一样凄凉,所以结句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把杨花的泪水同离人的泪水融合起来,同开头的“似花还似非花”紧密呼应,郑文焯评这是“画龙点睛”之笔,说得很中肯。这首词的最大成功处,在于通过杨花漫天飞舞的特点塑造出一位梦中万里寻郎不得、最后化为“浮萍”,变作“离人泪”的思妇形象。以人拟物,不即不离,想象丰富,构思新美,落笔大胆,自然妥溜。作者笔下的这个形象,更确切些说,很可能是他的自我写照。张惠言说,这是运用比兴写杨花暮春飘零,寄托作者贬谪的“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词选》),是比较可信的。东坡词以豪放著称,但婉约词同样精到,这首咏物词即是声情并茂之作。王国维说:“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人间词话》卷上)张炎说它“真是压倒古今”的和韵词,章词是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也说明填词的路子要广,各种风格都要知道,要善于运用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表现不同的主题。 例二作者辛弃疾到南宋后的五、六年里,曾在地方上作过小官,因抗金主张未被采纳,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遥望中原地区,忧心如焚,乃作此词。首两句写清秋景色,着墨不多,自有旷远清空之感。“遥岑”三句用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落日”两句,渲染清秋的冷落,引出自己去国怀乡之感。可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依然没有人领会他的“登临意”。后片借用典故深化题意,借此回答前片的“登临意”。自己既不学当年在洛阳为官的张季鹰因秋风起而归隐吴中去享受鲈脍莼羹,也不学被刘备讥为求田问舍、受人鄙视的许氾,言外之意是要在北伐中原上建功立业,但又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只能象老树那样年复一年,在风雨中忧愁、枯萎,树尚且如此,人又怎么受得了(此处活用桓温的一句话:“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见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结尾说,请谁去呼唤歌女来揩试我的眼泪!乍一看来,前后语气殊不协调,其实这正是作者极度悲愤的言语,同某些沉湎于艳情的词句是迥不相侔的。总的来说,这首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沉郁中显示高昂的格调,同例一的婉约词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水龙吟的文章
  • 水龙吟 中国印象
  • 水龙吟 步稼轩登建康赏心亭韵
  • 更多关于水龙吟文章>>
    使用词牌水龙吟的词
  • 归来三见梅花 李曾伯
  • 烟姿玉骨尘埃外 赵长卿
  • 老来曾识渊明 辛弃疾
  • 此翁幸自偏盲 刘克庄
  • 晓来雨歇风生 杨◇咎
  • 夜深客子移舟处 姜夔
  • 蕊仙群拥宸游 李居仁
  • 琐窗睡起门重闭 秦观
  • 去年暑雨钩盘 晁补之
  • 淡妆人更婵娟 唐珏
  • 五城中锁奇书 黄裳
  • 平湖渺渺烟波 史浩
  • 镜寒香歇江城路 莫仑
  • 天涯舍我先归 李曾伯
  • 举头西北浮云 辛弃疾
  • 鼓鞞惊破霓裳 汪元量
  • 看人削树成槎 刘辰翁
  • 渡江天马南来 辛弃疾
  • 仙翁家在丛霄 范成大
  • 醉兮琼瀣浮觞些 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