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 红楼大观 成语大全
目前位置;藏书阁 -> 诗词 -> 菩萨蛮 词牌
  菩萨蛮 词牌
菩萨蛮 按律填词

⊙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叶仄)
⊙仄仄平平(换平韵)
⊙平⊙仄平(叶平)


⊙平平仄仄(再换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仄仄平平(三换平韵)
⊙平⊙仄平(叶平)
唐-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唐 温庭筠
(1)本调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据《词谱》引唐苏鹗《杜阳杂编》云:宣宗“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害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往往依声填词。”另据开元时人崔令钦所著《教坊记》已有此曲名,可能女蛮国早在一百多年前已入贡。四十四字,八句,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 (2)第四句为五言拗句,第三字例用平声,但用仄者亦有之。如李易安有“梅花鬓上残”、“香消酒未消”之句,是第三字皆为仄声之证。 (3)例一相传为李白所作,但无确凿证据。作品写一个旅客在驿馆的楼上远眺傍晚景色时引起的乡思。开头两句从写景入手,言远远的一排整齐的树林笼罩在烟雾之中,后面山峰青得象碧玉一般。“伤心”是非常的意思,同杜诗“清江锦石伤心丽”(《滕王亭子》)句中的“伤心”意义相同。三、四两句由实转虚,借景言情,指一片暮色进入高楼,这位旅客触景生情,引起愁思。“有人”,通常指他人,有不少注本释为旅客的爱人,但从上文意思看,指旅客本人似乎更连贯些。换头两句,紧接上文,自己在阶前站立良久,渴望回乡而不成,终属徒然。看看投宿的雀鸟倒急切地飞回故巢去了,可自己却作客异乡,蓬转萍飘,这一句用作反衬,正面意思更具体了。结尾两句为旅客由宿鸟而想到自己后发出的慨叹:上句问,哪儿是我的地方,下句著一“更”字,极言归程之长,就是说,要回到家乡还不知要费多少周折呢。这首词虽短,刻画旅客的乡愁,却极为细腻,情景交融的手法用得非常成功。因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在词史上有重要影响,它与《忆秦峨》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好词选》)。不管它是否为李白所作,总之是一首名作,那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直到今天还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例二为晚唐温庭筠所作。开头两句一写屏山(画屏),一写头发。阳光照耀着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金光闪烁;蓬松的头发将要落到面颊上。三,四两句说,她懒洋洋地起来画娥眉,为自己整容装。换头两句承接前片,写她整好容装,戴上花儿,用前后镜照一下,鲜花和人面交相辉映,暗示人面如花,异常美貌。结尾两句从字面看是说她穿的绣罗襦上,新贴着一对金色的鹧鸪。实际上用作反衬这个姑娘生活上的孤独,精神上的空虚,这是全词中的一个小小波澜,使意思略显曲折,以免平直。词的色彩比较浓艳,却能传神,温词是有这种特色的。关于此词有无寄托的问题,清代常州词派代表张惠言在其《词选》中把这女子比作怀才不遇的志士,说“照花”四句一是《离骚》初服之意(“退将修复吾初服”,即退而加强道德修养之意)。按温的思想境界同屈原是两码事,张说牵强附会,全不可信,我们不必在这方面钻牛角尖。
关于菩萨蛮的文章
  • 《菩萨蛮》。路上
  • 《菩萨蛮》。路上【野草集。原创】
  • 菩萨蛮•叹
  • 菩萨蛮 秋
  • 试步轻尘君《菩萨蛮》笑月
  • 【诉衷情】 春
  • 菩萨蛮
  • 2
  • 1
  • 时弊
  • 更多关于菩萨蛮文章>>
    使用词牌菩萨蛮的词
  • 牡丹已过酴◇谢 郭应祥
  • 如今却忆江南乐 韦庄
  • 分宜七里逢重九 郭应祥
  • 遥山几叠天边碧 吕胜己
  • 客帆卸尽风初定 赵长卿
  • 池落开遍莲房老 黄机
  • 庭叶翻翻秋向晚 张孝祥
  • 大柏地 毛泽东
  • 去年共饮菖蒲酒 陈义
  • 竹风轻动庭除冷 温庭筠
  • 宝熏拂拂浓如雾 周紫芝
  • 重帘卷尽楼台日 张纲
  • 陇头无驿奚为朵 韩淲
  • 雨晴夜合玲珑日 温庭筠
  • 丝篁斗好莺羞巧 晁补之
  • 春山已蹙眉峰绿 赵长卿
  • 瑶琴欲把相思谱 仇远
  • 玉人又是匆匆去 张先
  • 井梧叶叶秋风晚 葛立方
  • 玉笙不受朱唇暖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