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 红楼大观 成语大全
目前位置;藏书阁 -> 诗词 -> 暗香 词牌
  暗香 词牌
暗香 按律填词

⊙平⊙仄(韵)
仄⊙平⊙仄(句)
⊙平平仄(韵)
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豆)
⊙平平仄(韵)
仄⊙⊙(豆)
⊙仄平平(句)
平仄仄平仄(韵)

平仄(韵)
仄⊙仄(韵)
仄仄⊙仄平(句)
仄⊙平仄(韵)
仄平仄仄(韵)
平仄⊙平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豆)
平平平仄(韵)
仄仄仄(豆)
平仄仄(句)
仄平仄仄(韵)
宋-姜 夔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
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
春风词笔。
但怪得、
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
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
千树压、
西湖寒碧。
又片片、
吹尽也,
几时见得?
(1)姜夔自度曲。张炎曾以此咏荷花荷叶,更名《红情》。九十七字,十九句,前片五仄韵,后片七仄韵。 (2)第二句五字,上一下四,一字为领字格,宜用去声。第九句五字,末尾三字应拗,须作仄平仄。后片换头,起句两字,第一字平声,第二字仄叶。第三句五字,同前法。第六句至第八句,则与前片第五句至第七句相同。第九句六字,三字逗。按此调格律,龙榆生先生曾引张炎同调(《红情》)相对照,指出了张词平仄句豆,皆与“定格”小有出入,“多以入作平”(见《唐宋词格律》)。如姜词“月色”,张作“香色”,姜词“玉人”,张作“红衣”等。但情况并非统统如此,张词中另有以平声“人”代上声“与”者,如姜词“叹寄与路遥”,张词为“爱向人弄芳”,亦有以去声“六”代平声“言”者,如姜词“红萼无言耿相忆”,张词为“三十六宫土花碧”,等等。龙先生说此类平仄出入“皆有其一定规矩”,怎样的规矩,可以研究,但根据两词平仄出入处作一些变通,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的,不要被规矩限制得太严,以致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此调主要参照张炎同调(无边香色)而定。 (3)例一是作者通过咏梅怀旧之作。前片先追忆过去,用“旧时月色”开头,引出所咏的对象,落笔清丽。我同情人多次在月下赏梅、吹笛,甚至冒着寒冷去摘梅花。可是现在,自己却象南朝的词人何逊那样,逐渐衰老,再也没有早年那种咏梅的豪兴了。但是,竹林前面的稀疏的梅花却依然把冷香送进我的席座,这同我的心境多么不协调啊(正因为不协调,故云“怪得”)!后片写自己忆旧的情思渐入高潮,我身处江乡,倍感寂寥,很想折梅赠与情人,又兴叹路遥难寄,何况正逢雪夜!手持酒樽,不禁泣下;眼看红梅,相对无言,只是耿耿相忆。“长忆”两句与开头呼应(其中“千树压”句,形象优美,生动如画,为姜氏名句),意即最使人难以忘怀的是同情人携手,踏雪探梅的情景,那孤山上千树万树的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重重叠叠,倒映在西子湖清冷的碧波上,何等气象!结尾两句再回到眼前,可惜现在风吹花飞,各自东西,不知何日才得重见啊!全词情景相生,时间上交替使用,脉络分明,跌宕多姿,是姜词中一首较好的作品。
关于暗香的文章
  • 大雪
  • [贺新郎] 寒梅
  • 关于韵
  • 问好雁儿:):):)
  • 谢谢墨兄,这首我也改了:):):)
  • 七律 冬雪
  • 爱一个人容易,与人相处难
  • [鹊桥仙]--梦断
  • 【零四年九月十七日】暗香
  • 更多关于暗香文章>>
    使用词牌暗香的词
  • 旧时月色 姜夔
  • 冰花炯炯 赵以夫
  • 晓霜一色 吴潜
  • 雪来比色 吴潜
  • 澹然绝色 吴潜
  • 九垓共色 吴潜
  • 县花谁葺 吴文英
  • 霁天秋色 陈允平
  • 馆娃艳骨 汪元量
  • 羽音辽邈 张炎
  • 猗兰声歇 张炎
  • 停云望极 彭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