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 红楼大观 成语大全
目前位置;藏书阁 -> 诗词 -> 清平乐 词牌
  清平乐 词牌
清平乐 按律填词

⊙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仄⊙平平仄仄(叶仄)
⊙仄⊙平⊙仄(叶仄)

⊙平⊙仄平平(换平韵)
⊙平⊙仄平平(叶平)
⊙仄⊙平⊙仄(句)
⊙平⊙仄平平(叶平)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村居)
(1)本调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例一是一首惋惜春天归去的词。但写得相当含蓄。前片首句用拟人化的笔法设问:“春归何处?”接着似答非答:“寂寞行无路。”三、四两句翻进一层,说倘有谁知“春去处”,就请把她叫来同住。后片承前,仍以问句开头,说春天一去无踪,究竟有谁知道她的去处呢?只有问那鸣于春夏之间的黄莺了。但是,黄莺叫得再清脆婉啭也无人领会,只好迎着风飞过凋谢的蔷薇花去了。作品通过黄鹂和蔷微的形象暗指春天的去处,表示词人惋惜的心情,给读音以想象的余地,写法颇有清新之处。更重要的是,作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政治上与苏轼共进退,迭遭贬谪,不得重用,此词后片第三句的语气特重,很可能是为自己的坎坷生涯鸣不平的,但又不露痕迹,这是作者的高明处。 例二描写农村景象的一个侧面,非常自然,生动。前片从低小的“茅檐”、“青青溪上草”写起。三四句由物转到人,说田间翁媪用吴音交谈的柔美。后片由翁媪转而写三个孩子的三种动作:大儿在溪东“锄豆”,中儿“正织鸡笼”。最是小儿有意思,横躺在溪边剥莲蓬呢。无赖本属贬义词,这里用作形容小儿,前加“最喜”两字,便知是作者打趣,可当作顽皮,好玩讲,这种词语色彩的改变也是修辞的一种手法。
关于清平乐的文章
  • 清平乐*望雪
  • 更改
  • 清平乐 * 过年
  • 忆秦娥·飞天
  • 清平乐 登黄鹤楼望长江
  • RE:清平乐·重九
  • 清平乐 礼敬三军
  • RE:阮郎归
  • 清平乐
  • 七律--晚景
  • 更多关于清平乐文章>>
    使用词牌清平乐的词
  • 柳边深院 卢祖皋
  • 青春欲暮 周紫芝
  • 尖尖曲曲 申纯
  • 银屏绣阁 陈亮
  • 烟鬟敛翠 周紫芝
  • 合欢扇子 李彭老
  • 绮疏新晓 赵长卿
  • 一春老病 曹勋
  • 赵家燕燕 曹勋
  • 风消云缕 施乘之
  • 露花烟柳 李邴
  • 啾啾唧唧 陈德武
  • 凄凄切切 纳兰性德
  • 五湖一叶 张炎
  • 娇声娇语 陈德武
  • 苍崖叠嶂 张鎡
  • 红尘久住 吕胜己
  • 常思高致 韩淲
  • 浅娙匀靓 周紫芝
  • 随风情性 陈德武